宣化上人在HKong观音洞与韦陀菩萨的故事(2)

一吵,我在洞里头,听到‘安慈法师’——这是我的名字!就出去看一看。一出去,这个居士说:‘啊!就是这个法师,我就是来供养他的飧龊蜕谢鹌罅耍」┭辏揖臀世涂硎ぃ骸阍趺椿厥卵剑俊徒彩俏ね悠

一吵,我在洞里头,听到‘安慈法师’——这是我的名字!就出去看一看。一出去,这个居士说:‘啊!就是这个法师,我就是来供养他的!’这个和尚火气更大了!供养完,我就问劳宽胜:‘你怎么回事呀?’他就讲是韦陀菩萨给他托梦,叫他送点供养来。我说:‘那好!你送供养,供养我,和供养旁人是一个样的。你既然供养我,现在又有这一位法师;我和这位法师是在一起的,不过自己吃自己的。你现在米也分开两份,钱也分开两份!’这个法师怒气冲冲的,想要讲道理,但是也没有其他的道理可讲;于是就把米和钱分开了。分完,他又吩咐这居士说:‘以后你送什么东西来,都要交给我!’就由这样子,我没有饿死。

这个劳宽胜,因为他也欢喜讲佛法,一般人给他起名叫‘本地法师’——本地,就是当地的,不是外来的、不是派来的,是当地的法师;根本他不是法师,是一个在家人,一般人就连笑再给他起这么一个绰号。这件事情,他认为很奇怪,就各处去讲:‘很奇怪的,在观音洞那儿,有一个安慈法师,我作梦梦见他,韦陀菩萨叫我供养他,脚就好;果然我送供养回来,也没有再找医生,脚自己就好了!’有这么个奇怪的事情不要紧,结果我就没有饿死了。

所以,HKong的居士就源源而来,这个听说也送供养去,那个听说也送供养去;无论谁送供养,我都分给这个邻单一半。本来是供养我的,我都分给他一半;但是他还不满足,以后用种种的方法来破坏我。结果我搬走了,不在那儿住,就修造西乐园寺了。

我在观音洞那儿住的时候,前边有两个水池,天天在山上就有水来,十个、二十个人都够用的;我一搬走,你说怎么样?山上没有水来了!西乐园那儿本来没有水的,我修成西乐园,就有水来了。所以在芙蓉山住的和尚就都说,我把水给带到西乐园去,给带跑了!

由这一点,我在那儿,虽然想要饿死,也没有饿死;你们三个沙弥如果不怕饿死,不要担心!一定有供养的。你现在就因为怕饿死,所以没有人供养你;你若不怕饿死,那就不要紧了!只要没有恐惧心,你自然道业增长,所以不要担心有没有供养。并且,你真到没有供养的时候,自然就有了!你有修行,就有感应

都像那个小沙弥似的,现在几天没吃饭了?三天没吃饭?是两天了?到明天说要吃饭。常常不吃饭,那是一个好办法,又省钱,又不需要求人供养。那么,出家人应该要忧虑自己的道业成就、没成就,不要忧虑有没有供养。你就有供养,若不开悟、没有成道业,那你只是个凡夫;你要是道业成就了,就是没有供养,那你也是一个圣人。所以我们现在三个人出家,是不是天天觉得:自己道业没有成?或者,自己修的佛法、诵的经,没有熟悉、没有记清楚?以这个问题,做为你自己的忧虑。

你们现在在西方来讲,是一个开始,可以说,一个个都要做开山的祖师。你凭着什么做祖师?你有什么功德?你有什么成就?你经典上,对哪一部经是真正明白了?你真可以讲了?对你修行功夫上,你一坐,是不是可以坐一个钟头、两个钟头、三个钟头、四个钟头,乃至于一天、两天,或者一个月、两个月,腿也不要这么来动转?你若有这种定力,那你愁什么没有供养呢?你没有定力,你找供养,就越找越远。为什么呢?一般人一看,这是个攀缘的和尚,尽各处去攀缘,也不修行,就叫人供养!这是一种大错而特错的。

所以现在你们要回光返照,不要去问人家供养不供养,就问自己修不修道?你若是真修行的话,你怎么还知道没有人供养呢?你若真正修道,有人供养、没有人供养,都不知道了。为什么呢?心里不在饮食之间;所谓‘君子谋道不谋食’,君子求道,不求食的。所以有人供养,我也这样子;没有供养,我也这样子。我宁可修道而死,死也有价值;不可以苟且偷安,就叫人来可怜我。我活着,要有顶天立地的志气;我把头顶到三十三天,把最高那个非非想处天都给顶破了!要有这种志愿。不是说一天没有饭吃、两天没有饭吃,就受不了了!不要这样子,这样子太没有出息了!我不希望收这样没有出息的徒弟!

所以你们都要立下志气来。一般世间的人都欢喜钱,你们不要钱、不管钱,就拿出一个真心来修道,这才可以的;你没有真心修道,马马虎虎的造罪业,那罪业更厉害!所以,今天我给你们讲一点真正的道理。以后,我若有道德,他送给我钱,我都不要,要他跪着叩头顶礼,恭恭敬敬的,才可以的;他若不恭敬我,我也不接受这个供养。

在家人就应该护法出家人,如果你等出家人饿死了,再做功德,也没有地方做去了;因为你把三宝都饿死了!所以,出家人应该知道你应该做的事情,在家人也应该知道你应该做的事情;你不要等着把三宝都饿死了,然后再想来供养,那也没有三宝了。所以只要各行其事、各尽其责——出家人以‘修道’为责任,在家人就是以‘供养’为责任。出家人不修道,在家人就不供养;在家人不供养,出家人也不修道。出家人也要修道,在家人也要供养;这是合者双美,两得益彰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