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)厌倦:听法时应该要苦行,如果讲的时间稍微长一点,比如我今天就延长了五分钟,下面有人便不耐烦了,不停地看表,“为什么还不下课”、“为什么还在讲啊”,这种生厌烦心也是没有功德的。所以,上师在讲法的时候,不管夏天也好、冬天也好,都不能有厌烦心。不过,学院里的大多数人我确实非常佩服,那么早就去辅导,冬天那么冷在外面背书,听说有些喇嘛天还没亮就在路灯下背书,尼众那边早上背书的人也特别多,求法时确实需要这样的苦行,这是我非常高兴的事情! 五种不持:持文不持义、持义不持文、上下错谬而持、颠倒而持、不能领会而持。 1)持义不持文:只能抓住一些意义,对词句根本不知道。有些人这样讲:“背书有什么用啊,我把内容理解就可以了。”但内容是依靠词句来表达的,如果没有词句的话,内容肯定讲得不清楚。我们这里有些人能把好几部论典背下来,他们在讲法的时候,原文的整体框架全部了然于胸,但如果没有背过的话,大概内容可以抓一块,但实际上是不完整的,所以必须要依靠词句。 2)持文不持义:对词句方面,比如辞藻学、音韵学、诗学特别欢喜,只能了解一些词句,不能通达它的意义,就像我们听歌词一样。 3)上下错乱而持:本来佛经论典中的内容是不会上下错乱的,但我们把上面的内容加在下面、下面的内容加在上面来理解,就是上下错乱而持。 4)没有领会而持:佛经中有四种意趣、四种秘密,了义、不了义等差别,如果没有通达其中的真正意义,就是没有领会而持。 5)颠倒而持:比如,佛法本来是断除烦恼的根本,但你反而执著它是世间快乐的因,这就是颠倒而持。 今天简单介绍了一下闻法规律,在闻受《入菩萨行论》的时候,大家一定要按照这些如理如实地行持,远离三种过患、六种垢染、五种不持,还有依靠四种想:把上师作医王想,佛法作妙药想,自己作病人想,认真修学佛法作治病想。加上《华严经》的这四想,我们听受佛法就会非常圆满了。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