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菩提心、皈依三宝、皈依仪式(3)

再来佛陀说,过着懈⒎乓荨⒉痪生活 ,纵使你可以活到一百岁,还不如精进不懈怠,但只活一两天。所以各位,不必求长寿,要求不退转才是长寿永恒。如果身在某个环境会使你放逸,那还不如离开或舍报,所以要把

再来佛陀说,过着懈怠、放逸、不精进的生活,纵使你可以活到一百岁,还不如精进不懈怠,但只活一两天。所以各位,不必求长寿,要求不退转才是长寿永恒。如果身在某个环境会使你放逸,那还不如离开或舍报,所以要把握当下。再来,佛陀说,若因为想求世间福报而祭祀世间的神,就算拜一整年,还不如有人以诚心来供养礼敬圣者的百分之一、千分之一。这世界的末法时期需要的是什么? 善知识!所以各位要多护持供养善知识,有个菩萨问我怎么供养?我说,例如这位法师、仁波切写了一本好书,讲了一卷开示的带子,你给它助印多一点,一百个,一千个,弘扬出去,那你的功德大了。像我天天印这个VCD,你知道印一片多少钱吗?六块钱台币,六块钱有无上的大法在其中,大家都得到利益。你去推广这样的善法,又能得到十方诸佛共同护持赞叹,为什么?因为你把他们的悲愿实践在人间,这就是礼敬圣者,礼敬法教之重要。

真正的喜悦来自于哪里?来自能真实出离内心粗细两种思惟,不再用心机而得到宁静。当一切痛苦停止的时候,无杂染的智能使我们活在平静安详当中。佛陀教育的目标是自由,什么是自由?摆脱了感情束缚的自由,摆脱因为无知而加诸在自己身上的忧虑,最后摆脱生死轮回,这叫什么?涅槃。我们所追求的叫什么?大涅槃。佛经过轮回的过程,最后得证真理,那我将来也可以体证真理,而达到圆满人生的真正目标。所以我想,我们皈依佛乃至修学佛,是要达到人生圆满的目标,所以佛是所有探求精神成熟者的最高典范。因此各位一定要经常冥想佛陀的生平事迹,思惟他过去行菩萨道的本生故事,思惟他如何利益众生,具足一切,无上的特质,那你的信仰永远不会退转。

「法」是什么?是佛对我们的教诲,也是我们真正的庇护处。因为「法」提供有关世间的一切实际的面貌,更作了完整的说明,同时也给予我们在道德上,在人际关系上,在与众生世界的关系上,乃至在心灵上的指引,甚至生活中的忠告。那「僧」呢?僧伽,是指过去的、现在的,已经悟道的,乃至未悟道的这些佛弟子。大家秉持着相同的信念而结伴互相提携来修行。所以我们会说,佛是指引道路的向导,法就是正道。僧伽、出家人、善知识、上师,就是陪着我们走正道的助缘。就像我们要去旅游,有一个地陪,一个导游陪着我们,让我们到达目的地。所以僧伽乃至上师是我们的皈依处,因为在这一条离苦得乐的路上,他走在前端,可以给我们引导跟忠告,而且与我们同行,跟我们作伴,甚至在我们迷失的时候,拉我们返回正轨,在我们失足摔倒的时候,给予我们扶助。

三宝的中心是「法」。佛陀也说,他在生活中依靠法、恭敬法、推动法、顺从法,以法作他的标帜,以法作他的标准。所以我们不但要拜佛,更要恭敬法。佛弟子生活的重点是什么?心灵的平静以及心灵的禅定,乃至于「法」的思惟。在佛陀所教的禅定修行当中,有一种最简单的冥想方法,就是我们在三藏里面取一段经文,譬如说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。」譬如说「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。」你取一段经文,静静的去冥想它的真实义,这在大乘佛法很重要的。我个人也是喜欢这样一句话,然后不断地去讲,不断思惟,落实它、实践它,这是一个简便的方法。汉地佛典中最重要的是什么?《心经》,所以各位要禅修《心经》,如果你把经文念熟了,就可以拿来不断思惟,把法印在心里,印在你的生命里。

一个对佛陀的教诲有信心,而且能把佛陀的教诲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信徒,他的信念一定是我的导师是教主,我是修行者。教主无所不知,但是我则不然,所以我不相信自己,而完全相信教主或上师所讲的一切法,我要好好实践它。所以佛陀讲一句话,当你阅读或是聆听佛的教诲,就是直接跟佛陀接触。佛陀又说,你们不要说我涅槃,我现在变成文字,文字就是佛陀,你不要说我没有住在你家里,在家人如果受持五戒,则「释迦文佛住汝家」。只要我们大众守持戒律,佛陀就坐在大众中为我们说法。所以佛陀的生命就在我们守戒,思惟教法的时候,完全地显现。
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