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3.净土宗从莲池大师以后,专门主张念佛名号,不教观想极乐世界四色莲花,那么将来往生,生到哪一种颜色的莲花里? 法华四花,表示四种因位,就是住、行、向、地,从这一根据出发,你在哪一个因地,就会生到哪一种颜色的莲花。 164.常听老师说,经典虽然讲的是大道,文字也很优美,但刚刚入门学佛的人,必须先弄清文理,才能求道。我对《阿弥陀经》中六方佛一段文字很有疑问,为什么四方先说东方,不是北方为上吗?但北方反而列在最后。上下两方,自然是从上而下,为什么先说下方呢? 佛经有真实语、随顺语等等。四方上下,都是假定的名词,哪里有真实的内容呢?我们地球上的人,以太阳为标准来划定四方,标准一变,方位也要发生变化,所以方位是一个假名。作文要有次序。太阳从东方出来,是一天的开始,所以四方先从东方说起。草木有枝干和根本,根本在下面,所以先从下面说起。 165.《弥陀经》中‘于彼国土,若已生,若今生,若当生’几句话,意思虽然比较明了,但按文义讲,很觉得拗口,怎么去讲,能够好懂? 中国的文字,一个字有多种讲法。‘于’在这里是发语词,是‘对于’的意思,‘于彼国土’就是‘对于阿弥陀佛那个国土’的意思。下面三句必须连贯起来,并且要添加一些字句才能通畅。意思是‘像那样已经发愿的人就已经往生了,现在发愿的人也会像那些已经发愿往生的人一样现在往生,将来发愿的人也会像那些已经往生的一样将来往生。’简单地说就是‘已经发愿的就已经往生,今天发愿的就能今天往生,将来发愿的就能将来往生。’ 166.西方阿弥陀佛在佛的三身中属于哪一身? 西方既然有四土,就自然有三身,生到哪个等级的净土,就看到哪个等级的佛身。 167.西方极乐世界画图中佛菩萨等像,是根据哪里翻印出来的,是不是已经曾经有人看见了西方佛菩萨而画的? 有人看见西方佛菩萨,这样的事情当然存在,《往生传》及《净土圣贤录》都有记载。所画图像是根据《十六观经》而来,只不过简略地画出来罢了。文字是事情的说明,图画是文字的实体,不一定要依照各人看见的作依据。依据菩萨显像来画的也有,像观音菩萨的像有些就是如此。 168.耳聋的人在临终时,有人为他助念,他是否能得到利益? 瞎子、聋子和哑巴列入八难,阻碍了接受佛法。但佛法不可思议,能消除一切人的罪过。对一个聋子来说,如果平素凭借他的眼睛,向他示意念佛,利用各种方便和机会,使他知道往生的利益,临终时悬挂佛像,烧起檀香,由他的眼睛和鼻子引起正念,那么也能获得特殊的好处。 169.除了在住房或佛像前念佛以外,其他像走路或做事时也一心念佛,是否也有功德,也能得到佛的感应? 行、住、坐、卧都可以念佛,只求心里真诚和恭敬。佛的法身遍满虚空,佛的光明照遍十方,到处都有佛的存在啊!真是‘夹岸桃花新雨后,马蹄无处避残红。’ 170.念佛时出声念和心中默念,功德相同,还是有差别? 念佛功德,在于求定,就是经上所说的‘一心不乱’。至于采取什么念法,就没有一定的限制,要根据个人的习惯去选择。符合自己情况的念法,功德就大,不符合的,功德就小。 170.‘佛说阿弥陀经’是什么佛所说? 释迦牟尼佛所说。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,所有的佛经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。 171.我自从皈依三宝以来,已经有七年时光。当开始念佛一年后,就感觉每念一句佛号,心中就会出现一次滚动。因此曾经请教大德开示,教导我念到不动为好。念到现在后,心已果然不动,但如果偶然生起贪嗔痴的念头,心中仍然乱动不停。只有立即提起正念,才能控制动心。如果平时善于调心,不起贪嗔痴的念头,到临终时是否能够心不颠倒,一心念佛,蒙佛接引,往生极乐? 贪嗔痴叫做三毒,制止三毒念头,当然是正路。果然能断除,临终就不会颠倒。但调心不要著相,如果存有断除三毒的念头,反而又增加一个念头了。莫如把心归到佛号上去,使佛号不断,不管出现什么境界,是好是坏,都不要管,只是提起一句佛号,这就是正念,心和佛号不相应,就是颠倒。 172.我吃素一月后就归依,以后就长久吃素。因为有家庭负担,不能时常聚会念佛。又因为佛教经典太多,每部都是宝藏,但我们的生命很短,每部都想受持,实在困难,我只好选择《妙法莲花经》‘观世音菩萨普门品’及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作早晚课诵,并终生信愿受持。现在我每天早晨五六点钟时念《普门品》,晚上十一点钟时念《弥陀经》,念完后再念佛号千声。这个时间,这样念诵,是否正确?不打法器是否可以? 念佛在于求定,功夫好时就是一心不乱。这样的境界,每个人在家中朝暮课诵时都能得到。至于到一些佛教团体聚会念佛,不过是结缘随喜,因事忙不能常去参加,没有关系。可是家中的早晚功课万万不能间断,早晨念《普门品》,晚上念《弥陀经》,未尝不可。功夫在精不在多,贪多不精,反无效力。不见禅家一句话头要参究一生吗?打法器的事,家庭环境许可就用,否则不用。 173.念佛可增加智慧,拜佛可消除业障。前者念佛念到妄念少时,确实有这种感觉。后者拜佛怎样才算是消除业障的体验?是不是指平人肝脏之火,使人心静气和的意思? 众生有身体,举手抬足,无不是罪,最显著的就是杀盗淫。有恶业一定会得恶报。一点钟拜佛,一点钟不造杀盗淫等罪业,一天拜佛,一天不造杀盗淫等罪业。不造新罪,就不会得新恶报。并且因为不起恶缘,过去的罪业就没有受报的条件。明白了这个道理,就是体验。反省自己的内心,观察自己的行动,不感到惭愧时,就是消业障的消息。 174.‘念一句佛号就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。’那么我们不如造罪以后再来念佛。如果说念佛是消过去的罪业,不再去造新罪,那么造了罪以后,不又是过去的旧罪了吗? 从前某甲正在大吃砒霜,某乙看见就惊奇地问:‘为什么要自shā?’甲说:‘我不是自shā,因为听说某店有解毒的灵药,我想买来服用,所以就先吃砒霜。’先生所问不正是这不意思吗?过去、现在和未来是没有一个界限的,但改过从新却是有界限的。不论是做好人,还是学佛,都从他发心的那一天算起,以前的时间就是过去。 175.‘琉璃王灭释种,释尊头痛三日。’成佛之后,都不能摆脱因果,念佛怎么能灭罪呢?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