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归善导 德化众生——慧净上人侧记(2)

至今上人住在亲友临时借让之地,小小几间,但取够用。如遇急需,即搬出他I先艘丫峁复巍讣摇沽恕;蛴械茏印⒘岩蜕先烁蟮姆孔樱先瞬恍怼上人印施经书,从不主动向外化募,皆是自然成事。倘有余钱,

至今上人住在亲友临时借让之地,小小几间,但取够用。如遇急需,即搬出他住。上人已经搬过几次「家」了。或有弟子、莲友要送上人更大的房子,上人不许。

上人印施经书,从不主动向外化募,皆是自然成事。倘有余钱,他人急需,立即舍出。

七、知足惜福

《大经》言:「如众游禽,无所藏积故。」

上人说:「若占有我们自身需要之外的物品,便是占有了众生之物。」

又说:「衣食之外,皆多余之物。但能不饥不寒,便应知止知足。」

一件用过的毛背心,不远万里从台湾带来送给我,因为上人说他用不着。

上人邮寄包裹,用的是人家寄给他用过的包装纸,反过来再用,工工整整包好。

八、布施椅子

《大经》言:「我于无量劫,不为大施主,普济诸贫苦,誓不成等觉。」

又言:「为众开法藏,广施功德宝。」

一次,在饭店用自助早餐,人很多,已经没有座位。刚好服务生收拾了一张餐桌,我便用包占了一个位子,并招呼同行人也这么做。

上人轻声和蔼地说:「不必了!」

接下来又说:「阿弥陀佛把无上功德名号毫无条件地布施给了我们,而我们连一把椅子也不舍得布施给人家。」

这平白简单的话语,当时竟像一道电流穿遍我的全身。我默默地将包从座位上拿起,而将这句话在心中深深地记下。遇境逢缘,它便经常冒出来,像一面明亮的法镜,既照显出我的丑陋,令我惭耻,令我自新;又影现出弥陀的慈悲,令我心喜,令我安慰。

我是什么样一个人呢?是得到弥陀无尽的大施,而连一把椅子也不舍得布施给别人的人!难道不是这样吗?真是可耻可贱之极!弥陀是怎样的一尊佛呢?是无论如何也要救度像我这样连一把椅子也不舍得布施的人,说:「称念我名吧!来生我国吧!我要救你!」

有修养的人会说:「不要占位子,因为我们是出家人。」这固然也不错,但上人不会这样说,因为这是人前的修养,是矜持的体面。这样说还只是世俗语,而非佛法语。上人不说世俗语,唯说佛法语;凡有所说,必源于法,必合于道,才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。

九、宽厚慈悲

我们常常听到人说,有时自己也说:「某某人慈悲」。但慈悲是什么?慈悲的人是什么样子?我们内心真有慈悲吗?我们真正尝过慈悲吗?

在人类所有美好的德行中,「慈悲」可以说是最高的德行。只有极少数具有极高道德的人,才拥有「慈悲」这种品德;一旦拥有慈悲,便永远不会失去,而会日益增长。我们不能说:昨日慈悲,今日不慈悲;也不会有对某种人才有,对另外的人即没有的「慈悲」。

当我们赞说「某某人慈悲」时,只是因为对方满足了我们的私欲;如果下一次私欲得不到满足,心中便会瞋恨地说「某某人一点也不慈悲」。但真正的慈悲却是无私的;施者固然无私,受者也必须无私,才能领尝慈悲之味。如同洁净的食物,必须用洁净的双手来捧取;若双手污秽,必然使食物受染。

慈悲具有无限的理解与宽谅,然而丝毫不是纵容;慈悲具有最深刻的催人自新、催人奋起的力量,却丝毫不让人觉得苛求的约束。

当一个人具备慈悲的美德时,他不需要语言,不需要动作,不需要借助于任何外物,哪怕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,心中的慈悲也会像烛光一样自然流泻,弥漫于整个空间,像空气一样,充塞每个角落。用心呼吸一口慈悲的空气,我们的心会立时苏醒,变得柔软而鲜活。

慈悲,能使怯弱者勇敢,使刚强者驯服,使死者复生。

慈悲,实在难以用具体的事例来指呈,因为那都太局限了。只能说一个慈悲者的慈悲,无处不在,无时不有。

任何人在上人的身边,都会感受到上人的慈悲,都会变得非常乖巧。跟随在上人身边,就像经中所载那只惊恐的鸽子投入佛陀的影护;我所感受到的就是如此。

一次,某人寄来他的文章,要我回覆;其中对净土法门误解甚多。我即根据经教,将其错处一一指出。事后寄上人过目,上人说:「法义大致无差,只是有几句话好像是在骂人。」我说:「其人知见狭劣,我慢山高,出语立论,多背经旨;又曾多次着文无中生有中伤法门,指名道姓批评上人,无知之人皆受其骗。论其行径,直是挑破佛法眼,吹灭出世灯,实在可恨!我这样还是太客气他了呢。」

上人说:「这是一个人的个性使然。一个认真的人,绝不会对自己不知道的事不经一番实际了解,便随意批评。但不管人家怎样对我们,我们都不可这样对人家。」

轻声细语的一句话,如劲风一般一下吹散了我心中瞋意的乌云,我只觉得浑身上下透心的清凉。

上人教谕说:「弥陀如何为我,我便如何为人。」

上人说:「弥陀ben愿是末法众生的最后希望。没有弥陀ben愿,一切修行人走到最后都必然是绝望的。」语意之慈悲恳切,永久地在我心中轰鸣。

十、单纯质朴

「直心是道场」,所谓「直心」即是单纯正直、质朴无伪的心。单纯的心可堪入道,复杂的心足以障道。真理本身是单纯的,复杂的心看不见它。单纯是一种智慧,能从纷繁杂乱的外相中,直透事物的本质。单纯乃合于道,单纯是人生之美。净土宗「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」,不正是单纯之道吗!

上人天性单纯,一种犹如幼童未被世染的单纯,一种淳古而不知现代的单纯。任何「成熟」、「老练」、「智慧」、「圆融」,面对这种透明的单纯,都会立即原形毕露而现出其庸俗、虚伪的本质,连自己都觉得羞愧而厌嫌。如同面对清净明澈的湖水,立即照见化妆肮脏的面容。

单纯的上人,一切皆简单。

居住简单:一人独居,无有侍者。万事自劳,不烦他人。

陈设简单:佛堂无拜垫,卧室,一床,一桌。厨房无餐桌,客厅无茶几。唯一富余了几把椅子,是用来招待来客的。

饮食简单:从素食店一次购得多日便当,冷藏分食。

衣物简单:偶有多余,立即送人。

说话简单:有问即答,语意明了;无问即默,专致念佛。

书信简单:要言不繁,直截根源;蕴含慈悲,而无客套。

文章简单:任何幽滞难懂之书,经上人编述,无不宗义明朗,条理分明。

自修简单:从早到晚,从晚到早,唯是南无阿弥陀佛、南无阿弥陀佛,毫不夹杂。

化他简单:无论何人,听得懂,做得到,得利益。

单纯的上人,虽无利斧,能斫众生知见繁枝;不动身口,能释我等心中重负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