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无量光佛教网 > 法师文库 > 上人 >

略谈三皈依(皈依三宝)(2)

三皈的利益 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,可说在人生中,所得利益总加起来,也不及皈依三宝的功德之大之多。综合起来,约有八种: 佛子 ── 成为佛的弟子。 戒基 ── 是受戒的基减业 ── 减轻业障。 积福 ── 能积

三皈的利益

    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,可说在人生中,所得利益总加起来,也不及皈依三宝的功德之大之多。综合起来,约有八种:

佛子 ── 成为佛的弟子。
戒基 ── 是受戒的基础。
减业 ── 减轻业障。
积福 ── 能积广大福德。
善成 ── 一切好事都会成功。
不堕 ── 不堕恶道。
神护 ── 四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随身拥护。
得度 ── 将来龙华三会,度脱现在皈依者。

    若欲举例,经中甚多,略举如下:

    一、《经》言:「世人虽然行善,不能破坏先世恶业,若能受三皈依戒,便能破坏先世罪业。」

    二、《善生经》说:「若人受三皈,所得果报不可穷尽,如四大宝藏,全国人民七年之中,运出不尽。皈依三宝者,其福过彼,不可胜计。」

    三、《折伏罗汉经》说:「过去,有一位忉利天子,天福享完,寿命将终,再过七天,就要死了,他的身体也衰败不堪。但他知道,命终之后,将在猪中投胎,所以他恐慌极了。于是请教天主,天主也没有办法,天主要他去向佛陀求救,佛陀教他皈依了三宝。死后不唯免堕猪胎,得生人间,并逢舍利弗,请佛说法,而证得圣果。」

    四、《法句譬喻经》说:「从前帝释天五德离身,五衰相现,自知命尽,当下要坠入畜生,在一个以冶陶为业的人家受驴胎。帝释天立刻驰往佛所,稽首作礼,伏地三自皈命佛法僧众。未起之间,其神识已至陶家驴腹之中。当时驴因没有绳索系缚,行动之间,破坏坯器,主人用鞭责打,驴腹痛,实时伤胎,其神识即刻又还入原来身中,五德还备,复为天帝。当时,佛陀为其说法,帝释天即知无常之要,明白罪福的变化,了解兴衰的根本,从此欢喜信受三宝,故再进而得须陀洹道。」

    五、《受三皈获免恶道经》说:「过去,有一位三十三天的天子,天福尽了,还有七天,就要死了,昔日的欢乐,都离开他了,美丽的天女,不再亲近他了,本来是威威堂堂的相貌,现在变得毫无气色了,他的身体,既然衰弱,并且垢秽不堪,两腋之下,整日流着臭汗。他也看到,他将生到猪胎中去,因此躺在地上,哀伤、流泪、诉苦。此事给天主知道了,指示他诚心皈依三宝,教他口念:『皈依佛两足尊,皈依法离欲尊,皈依僧众中尊』,他便照着天主的指示,皈依了三宝。七天的时限一到,他便死了。天主为想知道,他死后究竟投生何处,但是以他的能力看遍了所能看到的所在,都无法看到那个天子的下落。只好去问佛陀,佛陀告诉他说:『已经由于皈依三宝的功德,转堕为升,升到兜率陀天去了。你们天人,只能看下面,看不到上面的。』」

    六、《印光大师全集》有一段记载:「有一天晚上,有一位女鬼很痛苦的跪在关房前求救。她自己说:『我是某省某县的人,丈夫个性毒辣,致我死于非命,至今含冤未伸。他已来函请求皈依老法师 (印光大师),来信已在途中,明日必到。他若得皈依三宝为佛弟子,我即永无超生之日,恳求老法师万勿准许。』哀求不已。我开示她说:『恩怨本自平等,善恶了无自性;既遭恶缘,宜求解释,免得世世酬报。妳应发心皈依三宝,我可代妳求法力加被,妳可从此解脱,并谕知妳的丈夫为妳超荐。』女鬼终于答应,隔天果然有求皈依之某某。」

以何心情皈依

一、真诚、恭敬、殷切心。
二、了解三皈、清楚表达。
三、郑重其事,以期圆满究竟。

皈依前要先忏悔

    衣服若脏,清洗则净;东西放久,要晒太阳,否则会发霉。

    罪过要发露忏悔,忏悔则清净。众罪如霜露,忏悔能消除,所谓「弥天罪过,当不得一个悔字」。

    我们的心只有佛能理解,也只有佛不嫌弃我们,包容我们,原谅我们。

    人有隔阂,即使夫妻,也不能互吐心声,互相理解,互相包容原谅。

皈依后劝嘱

    一、每日至少一次,真诚称念三皈依文。
    心有定向,身有依靠,遇难不惊,安稳度日。

    二、要具正知正见:相信有善恶报应,有三世因果,有六道轮回,修者超生,不修者堕。

    三、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奉公守法,为世良民,为人楷模。

    四、念佛即是忏悔,若愿生弥陀净土,专称弥陀佛名,即是根本皈依、根本忏悔。可谓一皈永皈,一忏永忏。善导祖师说:「念念称名常忏悔。」
    因为既往生弥陀净土,即已脱离三界六道轮回,必定成佛度生,岂非究竟圆满三皈之目的!

    五、又,念佛人是净土眷属,犹如兄弟。
    因为:同念弥陀佛名,同生弥陀净土,同一弥陀正觉花化生;同一念佛, 同一净土,同一莲花。则念佛人同是净土眷属,犹如兄弟,同秉父母(弥陀)气血所生,可谓「本皆念佛人,本皆同根生」,理宜互相友爱,情同手足。故《往生论注》亦言:「同一念佛无别道,远通法界皆兄弟。」

    六、既是净土眷属,也是同门师兄弟,彼此要:
        相尊重不相轻视,相亲近不相疏远,
        相体谅不相批评,相帮助不相袖手。

二○○四年一月十八日
讲于佛陀成道日皈依典礼

附录一:

皈依即是求救护
 

所归以救护为义。譬如有人有罪于王,投向异国以求救护。异国王言:「汝求无畏者,莫出我境,莫违我教,必相救护。」

众生亦尔,系属于魔,有生死罪,归向三宝以求救护。

若诚心三宝,更无异向,不违佛教,魔王邪恶无如之何。

 

(节录自《大正藏》第三册《大方便报恩经》卷六)

 

附录二:
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