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k法师《如何学佛》(3)

其余的身和同⒖诤臀挹骸⒁夂屯谩⒗屯枚A途词俏颐谴χ诒匦胍袷氐脑颍衾肟饬酰萑皇呛芏喑黾胰俗≡谝黄穑仓皇且桓銎胀ǖ耐盘澹豢梢猿莆牛攀蔷龆ㄐ蘖途吹摹H绻愕募彝ニ母

其余的“身和同住、口和无诤、意和同悦、利和同均”好懂。六和敬是我们处众必须要遵守的原则,若离开这六条,纵然是很多出家人住在一起,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团体,不可以称为僧团,僧团是决定修六和敬的。如果你的家庭四个人,每个人都依照佛的教诲修六和敬,这个家庭就是道场,就是僧团。凡是僧团一定得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保佑。一定要把这六条做到,如果做不到,你家里供一百尊、一千尊韦驮菩萨,也没有一尊韦驮菩萨真的保佑你。护法善神是依法不依人,不是讲人情的。你心正、行正,虽然没有供护法神,护法神也不离开你,决不是说供他就有保佑,不供就没有。供养要用我们的心、我们的行为,而不是每天用香花水果去供养,那是贿赂、巴结,护法神不会接受。我们要用真心、用菩萨行去供养。

三、三学

三学即戒、定、慧三学。这是佛法教学的总纲领。戒学是如理如法,定学是清净平等,慧学是真诚慈悲。

四、六度

六度即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六度是菩萨在日常生活当中,必须遵守的原则,决定不可违背。

“布施”是放下,般若是看破。放下什么?布施是放下悭贪,持戒是放下恶业。对于世、出世间法没有贪心,没有悭吝心,自己有的,肯毫无保留地帮助别人。比如说:我有财物,用财物帮助别人;我有能力,用能力帮助别人;我有智慧,用智慧帮助别人。也就是今天讲的“为人民服务,为社会服务,为一切众生服务”,这称作“布施”。

“持戒”是断绝一切恶业,持戒就圆满了。

“忍辱”是对治瞋恨、嫉妒,于世、出世间一切法,决定没有瞋恚、嫉妒,这称作“忍辱波罗蜜”。

“精进”是对治懈怠。我们对人对事对物,自己修学(就是自己过日子),服务大众,帮助别人,决定不懈怠、不懒散,这就是精进的意思。

“禅定”是对治散乱。世人所谓精神集中、意志集中,就是禅定的意思。禅定不是天天面壁打坐,而是我们面对一切人事物,心有主宰,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,这叫禅定。《金刚经》云: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”。不取于相是禅,不会受外境诱惑、干扰;如如不动是定,定是心有主宰,不为所动。内不动心,外不受干扰,这叫禅定。《楞伽经》云:“那伽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”,行住坐卧都是禅定,也就是说行住坐卧都能外不著相、内不动心。

“般若”是智慧,看破世界。《金刚经》云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、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”。世尊在《大般若经》上讲了几千次“不可得”,我们如果真正明了“不可得”,得失的念头就没有了。于是在现实境界当中,你得到了,决定不会生欢喜心;你失掉了,也绝对不会懊恼。为什么?不可得。说到极处,生死不可得,所以对于死不恐怖了,这是真实智慧。对于宇宙人生性相、理事、业因果报,样样清楚、明了,觉而不迷,这是般若。

全世界通用的佛教教旗——五色旗,总共六条,前五条是单色的,一条一个颜色,代表前面五度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;后面一条是杂色的,五种颜色都有,代表般若。这个意思就是说,布施里面有般若,才称作“布施度”;布施里面没有般若,那是修福。前面五度里面没有般若,都是世间有漏的福报。譬如你修禅定成功了,生色界天、无色界天,但不能出六道轮回;如果禅定里面有般若,就超越六道。

般若究竟是什么?世尊在《金刚经》上说了一句名言:“离一切相,修一切善”。“离一切相”是般若,“修一切善”,一切善就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。这是佛教给我们的,非常具体,这就是菩提心的落实。

五、普贤十愿

菩提心究竟圆满的落实是“普贤十愿”。大经云:“菩萨不修普贤行,就不能圆成佛道。”净宗法门的殊胜,在于落实普贤行,《无量寿经》云:“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。”普贤行无量无边,整部《华严经》所说皆是普贤行。佛菩萨慈悲,把无量无边普贤菩萨的行持,归纳为十个纲领,就是普贤十愿。

(一)礼敬诸佛

诸佛是指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有情众生是佛,无情众生也是佛。礼敬是平等的礼敬,真诚的礼敬。以真诚、清净、平等心,尊敬一切众生,因为一切众生皆是诸佛。佛在经上说得很多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凡有佛性皆当作佛,这是佛对我们说的。佛在《华严经》、《圆觉经》上讲真话:“一切众生本来成佛”,这个话我们很难体会。说一切众生皆当作佛,我们能体会,他现在是凡夫,慢慢修行将来会成佛。说现在就是佛,很难体会,但是佛所讲的是事实。所以,我们对于一切众生怎么能不恭敬?怎么能不尊重?但我们没有做到,不但没做到,甚至连父母、老师、同学都瞧不起,以这种心态念佛,怎么能往生?西方极乐世界个个修普贤行,你与普贤行无丝毫相应,当然不能往生。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,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到实报土上上品,全是普贤菩萨。我们的行为与普贤行不相应,怎么能进入普贤法界?所以,祖师把“普贤十愿”列入早晚课,就是要天天提醒,时时刻刻不能忘记,起心动念要与十愿相应。

(二)称赞如来

如何落实“称赞如来”?惠能大师讲: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”,这句话就落实了。普贤菩萨只有赞叹,没有毁谤,见一切善事称扬;见不善事,心中不落痕迹。而我们是见到人家的好事,忘得干干净净;人家的恶事却记得很清楚,永远不忘,完全与普贤十愿颠倒,怎么能往生?因此,你只要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与十愿相应,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无一不欢迎你。

(三)广修供养

“广”是平等、普遍的意思。不分国土(诸佛如来无量无边国土)、不分族类、不分宗教信仰,清净、平等的供养。我们去参加天主教的礼拜祷告,也是修供养,以真诚心、恭敬心、爱心供养。所以,“广修供养”是没有界限、没有分别执著,尽虚空、遍法界平等的供养。
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