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学佛有八年之久,一直都是净土法门,可是现在由于外界的影响有些动摇。自己深知净土法门是第一法门,但念佛心总是静不下来,请问这是什么原因? 答:第一、对净土法门认识不够深刻,第二、修学的功夫不得力,第三、善根福德不够。《弥陀经》云:‘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’,所以要在这里加强。净土法门要是不能成就,其他法门就不要谈了。为什么?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比净土难,净土可以带业,其他任何一个法门没有听说带业的。换言之,任何一个法门要想入门,一定要断见思烦恼。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要是不能断除,就不可能入门,这是实话。净宗的方便是只要伏烦恼就行了,不需要断,断比伏难得多。说真实话,我们这一生努力,肯定能做到伏烦恼;要是说断烦恼,任何人都不敢有把握,这是真的。 问:请问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与念阿弥陀佛圣号有何分别?可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? 答:没有分别,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也能往生,念地藏菩萨名号也能往生。关键何在?念到功夫成片。念到一心不乱,品位就更高。但是念阿弥陀佛可以不要回向,因为念阿弥陀佛就是要求生极乐世界,念其他的佛菩萨名号都要回向,就是这一点差别;除此之外,没有差别。 问:我平常喜欢以唱的方式念佛,因为我觉得很清净、很欢喜,请问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? 答:往生的条件不是这么单纯,如果只是唱着念佛就能往生,恐怕是错会意思。‘念’字,念不在口,口里唱佛不能往生,念佛才能往生。‘念’是今心,就是你现在心里确实有佛。念佛不一定在口上,口上念不念没有关系,心里要真有佛才行。‘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必定见佛’,不是在口上,口上念是唤醒自己心里面要有佛,心里要常常想着佛。 佛是什么样子?佛的样子就是经上所讲的,所以经典要念得很熟。我们专选《无量寿经》的四十八愿,阿弥陀佛就是四十八愿,四十八愿就是阿弥陀佛。我们常常想着佛心、佛愿,就把佛心、佛愿变成自己的心、自己的愿,这是念佛。即使你一声佛号也没有念,你想往生就能得生。心里面没有佛,就算一天念十万声佛号,喊破喉咙也枉然!所以,心像佛心,愿同佛愿,行像佛行,肯定往生。因此,念佛的‘念’字,不能错会意思。只要你心里有佛,你怎么唱也行,这个没有关系。 问:我打坐念佛三十分钟,同一个姿势累了,请问可否换姿势? 答:可以的。念佛人打坐与参禅不同,念佛的打坐称为‘静坐’,就是坐下来念佛。但念佛最好还是经行,就是以很慢的速度散步,这样念佛比坐着念佛好。如果觉得累了,就坐下来念;不感觉得累,还是经行比较适当。 问:请问绕佛有什么好处? 答:绕佛的好处非常多,绕佛是养生之道中最殊胜的方法。要晓得生命是精神与物质和合的,肉体是物质,灵性是精神。我们的心要静, 越清净越健康;身要动,身是机器,不动就生锈、就生病了。 绕佛是身动心不动,绕佛与拜佛是同样的道理。所以,有些人修拜佛,一天拜三千拜,拜佛的时候心清净真诚,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,没有第二个杂念,身不断在运动,这是修礼敬。 绕佛是经行,就是缓慢的散步,可以收到修学当中不昏沈、不掉举的效果。有些人念佛念了一会儿就打瞌睡,散步就不会了;有些人心里面七上八下止不住,但是在缓慢散步念佛,心就定了,这是用功的方法,又是养生之道。《华严经》的德云比丘专修念佛法门,一般称为‘般舟三昧’,完全是绕佛,不坐下来也不躺下来,昼夜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绕佛、念佛。 问:请问绕佛和拜佛有什么分别? 答:绕佛是一种缓慢的运动,非常适合于年岁大的人、体力弱的人;拜佛是一种激烈的运动,适合于年轻人、身体强壮的人,而绕佛、拜佛效果是一样的。 拜佛是礼忏,礼拜忏悔,第一个目标就是降伏自己的贡高我慢,以我们最尊贵的头顶去礼佛之足,在此学习一切恭敬。为什么?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,我们要把所有一切众生当作佛一样的恭敬,折服自己的傲慢心。 问:请问净土宗的经文有哪些?又以什么参考书籍来帮助学习经教? 答:初学的人最好从《印光大师文钞》学起。至于应读哪些经论,应参考哪些祖师大德的着作,《文钞》中都有详细说明。 问:想儿女心,请问是否会耽误往生的机会? 答:会有影响。最好你一心念佛,境界现前就加紧念佛,不要被境界所转。 问:绕佛时,忽然悲从心来,泪如泉涌,请问是何原因? 答:很多人都有这种情形,这是业障很重。你能有这样的惭愧心,痛哭流涕,这是业障发现的现象,也可藉此消除。 问:‘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’、‘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必定见佛’,这是无相念佛,请问这样修如法否? 答:这一段经文在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,怕的是你把意思会错了。这里讲的不是无相念佛,它与无相、有相没关系,这是指导我们念佛重要的原理原则。 ‘都摄六根’,就是把六根收摄回来,不要向外攀缘。譬如我们眼贪色,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总想多看几眼。‘都摄’就是叫你把看收回来,不要看外面这些境界。不是叫你不看,是不必多看,一眼过去就够了,因为多看会增长贪心,就起了欲的念头。耳也不要多听,舌也不要多尝。六根可以接触外面的境界,但决定不能起贪嗔痴慢,决定不能有控制、占有的念头,这是都摄六根,目的是让你的心清净下来,是这个意思。佛菩萨教给我们,六根不要攀缘外面,应当向内去缘。‘内’是什么?自性。观世音菩萨就用这个方法,‘反闻闻自性,性成无上道’。 ‘净念相继’,这句话是念佛的要领。‘净’是清净心,没有妄想、没有杂念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万缘放下,这个心是清净心;用这个心来念,就是净念。换言之,清净心里决定没有夹杂,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,除一句佛号之外,不夹杂任何东西。所以,这不是讲无相念佛,而是讲念佛的总纲领、总原则。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|